【金秋学堂】《文学教学随笔》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日期:2021-09-02 17:00:58    来源:榕城网    

承蒙老年大学对自己的信任,多年来,一直让我在这里给学员讲文学课,感到十分荣幸,自然有一种自豪感、责任感。不过,也总感学识浮浅,水平有限。为不辜负信任,只好笨鸟先飞,自我“充电”,从大量的名篇佳作和著名专家学者的有关文学创作的论述中寻找灵感,用于教学之中。

名篇佳作,精粹光润,声情并茂,朗朗上口,令人爱不释手,具有久传远播的生命功能。有李白、杜甫、柳宗元、王之涣、韦应物、杜牧的古体诗;有臧克家、艾青的现代诗;有郭沫若、朱自清的散文;有冯骥才、贾平凹、莫言以及马克·吐温、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等。这些名篇佳作,在课堂里像座座灯塔放射着她璀璨的光芒。

欣赏名篇佳作,是为了提高学员的欣赏能力;解读现代名人的作品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写作水平;交流一般作品是引导学员,增强创作信心,提高写作兴趣。在创作题材、创作方法和创作形式上,授课期间几乎都涉及到了。如怎样写诗歌、小说、散文、杂文、回忆录等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分类、创作技巧、之间的区分等,都进行过讲授和解读。

名人名篇的灵气渗透于大河名川,一般人的作品来源于日常生活,通过欣赏和交流诸多雅俗共赏的作品,不断激发学员创作的冲动,打开他们创作的心灵。

尽管如此,我仍旧感到讲的还不够专业,甚至有些内容讲的还不深不透,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须有待提高和改进。

为让学员多方面掌握创作技巧,在文学班没有教材和教学资料的情况下,结合多年来自己创作出版的文学著作和发表的大量文学作品,展开互相交流,互相切磋,互相学习。用解读作品和现身说法谈感想和体会,以此来引导、感染和启发学员。通过边教学,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边修改,边完善,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讲课风格,摸索出了一些能适合学员实际需要的新途径、新路子,完成了十三多万字的文学教材,为今后完成文学班的授课打下了良好基础。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的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者心灵世界的艺术。文学是个很费脑筋的学问,但在老年大学,同样可以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培育出灿烂的文学之花,结出丰硕的文学之果!

文学教学随笔

市老年大学文学班教师

赵明友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文学教学随笔 金秋 学堂

下一篇:著名作家赵明友新著作:长篇纪实小说《孤独的渴望》于近期完稿
上一篇:二十年高光表现 河南汉方药业重磅推出20周年纪念款玉妍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