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17日电 (记者 庞无忌)“十一”黄金周期间,中国旅游和消费市场的强劲复苏令世界瞩目,成为中国经济稳步复苏的缩影。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指出,从财政支出节奏、相应项目投资进展以及消费先行参数的变化来看,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强,预计不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中国经济也会继续维持较好复苏态势。中国经济对外资仍具有多重吸引力。
康勇指出,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宏观调控不断发力,国内经济较快、较好地实现复苏,进出口表现也明显强于其他国家。
官方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出口(以美元计)同比增长9.9%,增速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创2019年3月以来新高。进口同比增长13.2%,8月份增速是-2.1%,进口显著超出预期,这释放出中国内需正在加速复苏的信号。
进入第四季度,康勇表示,尽管外部环境存在包括美国大选和全球疫情出现反弹等不确定性事件,但对中国经济持续复苏依然抱有信心。
中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康勇指出,这一方面有利于建设和提高中国发展国内大市场,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扩大对外开放,助推双循环互促。
一国经济稳中向好是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因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份最新发布的报告中,将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下调至-4.4%,而预计中国2020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1.9%,比6月发布的报告上调了0.9个百分点,是报告预测中唯一一个经济免于衰退的主要经济体。康勇认为,中国宏观经济中长期的向好态势可以增强吸引外资的能力。
除此之外,康勇指出,中国吸引外资还有三大“底牌”。
其一,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去年,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表示,中国营商环境指数位列全球第31位,较上一年提升15位。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到有效控制后,政府高度重视稳外资、稳外贸,提出了多项政策优先支持外资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此外,中国外商投资环境正在进一步向法治化发展,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其二,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中国的工业体系完整,产业链基础深厚。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达到4万亿美元,占全球总体的28%。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将近美国、日本、德国三个国家的总和。相对完整的工业链条能够保证企业从研发设计、生产到销售上下游整体流程更加便利、高效。
其三,优质的要素资源。成熟的基础设施、强大的运输配套能力是企业投资选址的基础考量因素,也是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铁路运力不足、电力供应紧缺等问题会制约大部分工业产业的发展。
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中“电力可得性”这一分项指标上,中国排名全球前列。中国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也已居世界首位,能够较好地帮助企业实现物理联通,货物实现远距离销售。
同时,中国拥有大量的高技术劳动力供给,在2009年至2018年的过去的10年中,中国培养了6500万以上的大学毕业生,500万的研究生,其中从事科研的人员数量大幅上升,中国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占全球的比重从2008年的3.7%提升到2018年的21%。(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