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首席经济学家们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后劲十足
中新社北京4月10日电 (记者 王恩博)备受关注的一季度中国GDP增速等核心经济指标公布在即。10日举行的“2021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与会的首席经济学家们认为,随着宏观政策更加着眼长远,中国经济增长也将后劲十足。
作为去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今年前2月中国经济继续稳定复苏。市场普遍认为,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有望达到两位数。
瑞银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在国内消费和出口拉动下有望实现9%的增速,制造业投资也将在企业收入和订单大幅增长之下明显反弹。但随着货币和财政政策逐步政策化,过程中需注意信用市场波动。预计通胀压力可控,汇率稳定,杠杆率有望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中国多项经济指标升至高位,一定程度上也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随着基数效应逐渐减弱,中国经济未来会否出现明显下滑?
对此,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表示,中国弥补全球供需缺口的过程还没有结束,这就意味着中国外需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保持高景气程度。与此同时,中国国内消费和服务业缺口也尚未完全得到弥补,消费向均衡回归的过程亦未结束。
他认为,未来几个月由于基数效应减弱,中国经济数据可能会出现下降,但这并不代表着经济动能下降。“剔除基数效应,中国经济上半年还是比较夯实的,不管是内需还是外需。”
长远来看,建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崔历提到,疫情加速了中国经济转型,未来经济增量动力来自消费、高科技和制造业升级。升级加速意味着经济效率提升,在经济内生性增长加强背景下,金融周期扩张将不再是影响企业盈利的主要动力。而由于自身动力变化,经济周期上行将更具可持续性,不仅是成长型企业,传统型企业也会从中受益。
从政策面来看,中国亦将视线投向更远的未来。官方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应对人口老龄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数字化发展等一系列举措,都旨在搭建一条质量更高、更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我们现在的政策方向是对的,不要太关注这个月发多少钱,下个月GDP数字是多少。”保银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说,中国政策明确的指向是:不追求今年GDP多高,而是追求中长期可持续性。相对而言,美国则越来越聚焦于短期经济增量。从全球投资者角度来说,他们更愿意把钱投到中长期财政和金融稳定,且更具持续性的市场里。
而更着眼长远、更具自主性的政策取向,也增强了中国经济金融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最近一段时间,十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重新引发了对新兴市场“缩减恐慌”的担忧。最典型的表现是,土耳其加息后出现股债汇“三杀”。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新兴市场“缩减恐慌”有可能成为后疫情时代国际金融市场一个重要的尾部风险,但中国处于相对有利位置。
他提到,人民币汇率“破7”以后,市场化程度增高,灵活性增加,外汇市场参与者对汇率波动更加理性,汇率杠杆调节作用正常发挥。由于汇率灵活性增加,货币政策独立性也增强,即便美联储货币政策紧缩,也不一定会造成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跟进。况且在这次疫情应对中,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也是领先全球的。(完)